黄泥螺
黄泥螺

黄泥螺

今天晚餐要了一碟黄泥螺。

记得之前去北仑玩的时候,在海边滩涂泥里发现这个东西,他们说可以吃的,而且还有能补肝肾的功效,我看见它个儿那么小、邋里邋遢,有些不以为然,也并不知道它的名儿。后来终于在餐桌看到了黄泥螺做的菜,吃过几次,不敢多吃,总觉得现在环境污染严重,这近海的水产,可能重金属含量高,对健康有害。

这碟菜端到桌子上,黄泥螺一个个的沉落在浅酱黄色的汤底,紧贴着碟子底部,清晰可见,和在海边生存环境的情形差不多,这是黄泥螺常见的做法,即用酒、糖以及酱油来腌制。

黄泥螺确实有点颠覆了我对螺蛳一类的印象,个头并不大,这一碟子显然不是最好的,甚至有些瘪瘪的,壳儿薄薄的,有些半透明,并不像田螺一样有个大大的螺旋状的壳。

实在是有些囧,这泥螺壳儿都是扁圆的,露出的肉又非常的滑,汁水又多,筷子很难把它夹起来,它似乎故意与我作对,总是滑落在一边,有几次快到嘴边却又掉落下来,我一再的努力,只将几个成功的送入口中。琢磨不出其他的法子,一不做,二不休,干脆找来了一柄汤匙,直接舀起来,把水汁沥干,然后再吃。

泥螺的壳本来是和肉连在一起的,送入口中后,需用牙齿轻轻的咬住肉的一头,然后蠕动嘴唇,将壳吐出,这样方能将肉与壳成功分离,当壳儿落到盘子里的时候会有些小小的兴奋。它的肉比较特别,非常富有弹性,有点QQ的感觉,嚼起来的时候甚至可以听到咕咕的声音。

腌制的黄泥螺并不是很新鲜,但是仍然保留着海产特有的鲜味儿,最特别的是食用它的过程和独特的口感。我觉得口感是比鲜味更重要的食材以及厨艺的评价标准,鲜味与食物的化学成分有关,而口感则与食物本身质地的软硬,表面的光滑与粗糙,温度的冷热......等有关,烹饪的方法显然对这些也有明显的作用。影响口感的因素很复杂,食物与唇、口腔内壁、舌头、牙齿亲密接触,咀嚼的过程都带来不一样的感受, 因而显得更加的丰富与微妙。食物的味道并不足以让食客上瘾,而口感是可以的,比如辣,不是味道,而是一种刺激的口感。

这或者是一种口腔快感,就和孩童喜欢吮吸手指一样,是一种心理的需要吧。作为人类原始欲望之一的食欲并非只为消除饥饿感那么简单。

呀,不是说黄泥螺么,有点偏题了,到此为止吧。

一条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