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社会化媒体格局[/caption]微信圈打开,你会发现太多的营销内容,社会化营销在不经意中已被广泛应用,互联网拉近了内容生产者与受众的距离,无论技术与工具如何发达,最根本的传播逻辑却是很少变化的。
社会化营销的核心无非两条:内容与媒介。从另一个层面,我曾把它概括为:人文+技术。
人体5种感觉器官不断接受的信息中,仅有1%的信息经过大脑处理,其余99%均被筛去。提供高品质的内容生产是最根本的工作,首先你得“有料”、有干货。什么才是好的内容呢?简单的讲就是通俗易懂吸引人,具体而言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:
1,知识性——让人懂得更多。
内容应该具备知识的传播性,可以被他人学习,借鉴和研究,满足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“知识营销”的应有之义。将企业所拥有的对用户有价值的知识(原料,工艺,设计甚至品牌文化,生活方式等)传递给潜在用户,并逐渐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。
对于大众并不十分了解的新生产品或品牌,知识营销就显得十分必要,比如一些国外引入的产品或品牌,卖红酒的普及品酒知识,卖雪茄的普及生产制作工艺等。
知识营销的关键除了企业自身的知识积累,更需要用心深度挖掘。买服装的如果可以讲出每一件面料,每一粒纽扣背后的故事、每一个款式设计的来龙去脉,你由此显得尤为专业,这就是品牌丰富的底蕴所在。
通过知识营销让消费者都成你的产品专家,还有什么比懂行的专家型消费者更忠诚呢,他们才是真正的粉丝。
可是多数情况下,产品的生产者也并非十分专业,忽悠惯了,他们惧怕懂行的用户。
2,娱乐性—让人觉得快乐有趣。
如果说知识带来的是实用性,而娱乐性却能往往让人会心一笑,能够在不经意中进入你的记忆。互联网思维要做“好玩”的事,“好玩”就是一种娱乐。
娱乐营销强调的是一种娱乐体验,有些人动不动就拿“雕爷牛腩”说事,其实这家餐厅经营的本质就是娱乐营销。
娱乐与游戏是人的本性,小孩子就喜欢调皮搞怪还无厘头。“不娱乐 毋宁死”,这个普遍“脑残”的大娱乐时代,娱乐性随着互联网普及越发重要起来,对于一些“浅层次”的消费者也许更具影响力,或者更适合服务业和价值不高的快消品。
幽默,搞笑,萌,无厘头的娱乐性无需思考,直接有效是对知识营销的有效补充,但装逼也得有逼格,即使娱乐也有趣味的高低吧,否则将会减损品牌形象,他们说互联网时代没有品牌,真的是这样吗,就是人也应用独立之人格,也有个人品牌呢。
娱乐性的纯文字实现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,得与图片、音像综合运用,使之更直观,更具感官冲击力。
3,思想性—让人获取智慧。
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热衷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,甚至愿意做创业导师,他们善于利用公关,传媒让自己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。
思想是资本,谋略定天下。思想与创见,无疑是影响力、领导力的来源,也是一种较高层面的品牌营销。一个对行业,对企业经营等等提出过新概念、新思路,对整个业界发展有正确预见的人或,往往有更多的忠实粉,而非僵死粉。
做到这一点,其实有些难,新创见的提出需要具备一定的哲学思维,具备将丰富经验理论化的能力。
思想的营销往往与品牌核心人物包装结合在一起,这是一个关于经营人本身的策略。很多人意识到思想的重要性,无奈自身却产生不了任何思想,只是拾人牙慧,以一些高大上的空泛概念,也一样忽悠了不少人。
4,艺术性—给人美的感受。
我一贯强调艺术审美的重要性,它就像炒菜用的盐和味精,前面谈到的知识、思想本难有味道,但有了它就变得好吃可口起来,还能促进消化。而娱乐性更不用说了,审美本来应该是其一部分。
信息通过编码经过媒介传达给受众,这个编码就是一个选择,组织的过程,除了技术因素(使之适合特定媒介传播),简单的可以理解为让人易于接受的“包装”,但它不是孤立的,是和内容本身融为一体的,形成独有的审美调性,发散出特别的风韵与魅力。
语言之美:新月派诗人曾提出建筑美(语句形式),音乐美(韵律),绘画美(画面感)。汉语的特点在于本来抽象的语言也能够产生具象的美感,读优美的文字是一种享受,不同的写作者具备不同的语言风格,同样也可以成为品牌风格基因之一。
视觉、音乐之美:伺服好人的眼睛与耳朵,不同多说,它是最直观,快速而又强烈的引起审美共鸣,进入受众的脑海,形成记忆。
或者有人说受众根本不在意什么是美,其实在这个时代,大众生活审美化已经形成,审美不在是精英们的专利。因为此,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。
你的软文,发在圈子里的内容,是否做到了以上几点呢?不必太花心血去想什么噱头,搞标题党,找裸露的美女做封面吸引眼球,成千上万的心灵鸡汤类的东西你是否还有印象?上面4个方面,据自身条件做足一点就很不错了,这样似乎好专业也太麻烦啊?营销一样需要从点滴做起,逐步积累,只凭一个点子,一些花招从来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。
测试一下新站运行。